您所在位置: 登录入口>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人文大家论坛169讲——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




 

918日下午15点,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教授应邀于立言楼B4-1举办“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主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彭在钦教授主持,潘年英、吴投文、刘昕华、丁志丛等老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韩少功教授以当今诸多“经典书单”为引,提出“什么是经典”的问题,并用陶渊明、鲁迅、民国畅销书作家张恨水等经典作家说明不能以发行量、长度和暂时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经典的评判标准。接着,韩教授讲述他眼中的评定标准:创新上有难度、价值上有高度、可以引起广泛的共鸣。“一部经典,应当具有跨越时代、地域、阶级、民族、宗教的能力,具有普世性和恒久性。”同时,韩教授也十分赞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经典不是我们正在读的书,而是我们正在重读的书”,作为一部经典,必然有被人反复品味、思考的价值。

“明白了什么是经典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经典是如何形成的。”韩教授认为,经典的诞生,伴随着“加法”与“减法”,即“建构”与“淘汰”两种力量的对冲与博弈。“近些年电影上映之前往往有路演,甚至某些影视剧的投资有一半用于宣传营销,更有甚者出现了购买收视率的现象。”韩教授通过社会热点阐述了一部作品在成为经典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发挥的作用,并说明作为最大的生产群体与消费群体的知识分子在此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所有“加法”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因此,韩教授认为检验一部作品是否为佳作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

最后,韩教授分享了现场还原、心智对接、多元互补、以行求知四条阅读经典的方法。倡导读者在阅读中还原作品的世界,与古人对话,并针对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经典阅读,让经典成为“治病的良药”,最重要的是以行求知、知行合一,用实践检验、消化文学作品。

在提问环节中,韩少功教授对“作为老师如何劝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经典”,“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如何让更多读者看到自己的作品”等问题一一耐心解答。“问题不在于如何读书,而在于为什么读书,为了考试读书就糟糕啦”,“国学是资源,但不能照搬,民国也有国学热,如果那时候的社会问题不能用国学解决,那现在的问题凭什么能用国学解决呢”,“如何让更多读者看自己的书吗?我也好想知道”。韩教授的妙语连珠引起了场下阵阵欢笑与掌声。

 

/彭乐宜 李锦新

/李锦新